為何測速不一定會滿速?

在現今高度數位化的時代,網路速度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礎,因此測試網路速度的需求也相對增加。然而,許多人會發現,在測試1G網路速度時,實際速度往往不會超過940Mbps,這讓許多人懷疑他們的電信商是否在欺騙他們。

實際上,網路傳送封包時,包含了一些表頭資料,例如TCP/IP等,這些資料佔了整個封包的約6%。此外,不同的網路服務商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標記,例如中華電信使用的802.1q標記。因此,在測試網路速度時,實際速度會因為這些因素而降低。

以固定制和非固定制來舉例,固定制的Static MTU為1500-42=1458,非固定制的PPPoE MTU則為1492-42=1450。因此,線路本身的損失可能會在2.8%到3.3%之間。

如果以乙太網路+PPPoE的方式計算,則每個封包會包含20個字元的IPv4、20個字元的TCP以及12個字元的TCP timestamps,這些表頭資料的總數約為52個字元。因此,在MTU為1492的情況下,實際可用的資料長度為1492-52=1440,這相當於實際利用率為(1440/1492)×100%=93.87%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測試1G網路速度時,實際速度會落在938.7Mbps左右,而不是滿速1Gbps的原因。

如果想要實現完整的1000Mbps整數速度,則最少需要達到1066Mbps的Line Rate。因此,在選擇網路服務商或測試網路速度時,應該注意到這些因素的影響,以避免對網路速度的期望過高。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開箱]STC 雙峰光害濾鏡---市區裡的光害剋星